分類:德育專欄 點擊:68 次 發布:2022-12-16
12月5日,星期一,又到了每周一的升旗儀式,鄭州市第五十七中學舉行線上升旗儀式暨線上學習第二階段總結大會,彰顯57中師生的精神風貌……
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肅然起立,屏息凝神行注目禮、隊禮,致敬親愛的祖國。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國旗下演講
八6班 王勤豫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八六班的學生王勤豫,今天發言的題目是《自律云課堂 勤奮贏未來》
十月初,新冠疫情再襲,我們緊急配合防疫、轉入居家學習。在這場“與新冠病毒的殲滅戰”中,身邊有人確診,居住的小區和單元被封控,各種不便、擔心甚至是恐懼紛擾著我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的學習生活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因為線上學習,我們要在沒有老師面對面提醒促進、沒有同伴實打實營造氛圍的情境下,自己去完成作息的保持、學習節奏的跟進等,這需要靠很強的自律性。什么是自律呢?是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自覺主動地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其實,自律并非遠在天邊,它就藏匿在網課的每一天、每一分鐘。我們可以準備一個小本,把每天要做的早讀、上課、寫作業、預習和復習、運動等列出來。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對于沒有完成的事情,要咬咬牙,狠狠心逼追自己把它完成。課上認真記筆記,提高自律聽課效率。有時網課也有優勢,因為遇到疑問我們可以重聽、重要知識點也可以按暫停鍵記筆記。課后認真做作業,鞏固自律學習成果。做作業之前,先仔細閱讀當天的釘釘發布各項作業,計劃一個完成時間。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讓我們在心中明確自己的目標和計劃,提高作業效率。做完作業要及時批改和訂正,不偷工減料,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里,避免今后再犯同樣的錯誤!也許有人說,這樣太累了、太痛苦了。可事實上,當一個懂得自律的孩子長成大人,他所收獲的一切一定遠遠大于最初的痛苦。昨天凌晨卡塔爾世界杯上,雄鷹阿根廷晉級八強,球王梅西完成職業生涯的第一千場比賽。人們不禁會問為什么梅西的巔峰期可以這么長?答案是自律。每天八小時以上高強度訓練、八年不喝汽水不吃披薩,如果不是長年高強度的自律,又如何成就今日的梅西。鐵一般的自律精神是從平凡通往王者的必由之路。 成功沒有捷徑,越努力,越優秀;越自律,越出眾。
豐始于勤,收得于勞。知識都有根,盡從勤里生。古往今來,無論是眾所周知的典故:匡衡鑿壁偷光、蘇秦懸梁刺骨、祖逖聞雞起舞;也不管是膾炙人口的詩句:“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等,這些典故、詩句都在告誡我們,讀書學習首先就要做到勤奮踏實、刻苦耐勞。勤勞的回報是成功,懶惰的專利是失敗。我們要勤在惜時,要珍惜分分秒秒,少刷手機、少閑聊,很多時光都是從我們的手指縫里、嘴皮子上浪費殆盡的。我們還要勤于背記。記,包括了對知識點的背記以及做好聽課與閱讀的筆記,不善于記憶的人往往成績不理想。記憶和遺忘是一對矛盾,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的。因此,與遺忘做斗爭的法寶就是及時記憶、反復回憶。勤奮是一條神奇的玉線,它可以串起無數知識的珍珠。我們一定要珍惜光陰,勤奮學習,讓青春綻放異彩。
此時雖然隔著時空,以視頻相見,以語音相連,但畫面卻以愛的名義將我們五十七中師生們緊緊連在一起,我們在這個困難時期,團結一心、守望相助、滿懷信心,踔厲奮發,逐夢未來!
領導講話
副校長郭豐洲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算上今天,我們離開校園已經滿55天了,誰也沒想到這輪疫情時間會這么長,讓居家生活從秋風瑟瑟葉泛黃來到了寒風凜冽冬雪落,借今天的機會,我向每一位堅守云端認真參與線上教學的老師們表達深深的敬意,為每一位在屏幕后積極主動學習的同學們點贊,向每一位一直督促陪伴孩子學習的家長朋友們表示誠摯的感謝。
雖隔著屏幕,老師依然感受到了同學們對回歸校園的熱切期盼。可能你們會想,今天郭校長講話,是不是該復課返校了?這次讓大家失望了,目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教育主管部門一直在對疫情發展進行研判,相信到了合適時間,一定會讓同學們回到熟悉的校園中。
政教處吳琪主任想讓我給居家學習的你們再鼓鼓勁,加加油!說實話,你們的班主任和老師強調過許多認真參與線上學習的辦法,學生之間也做過多次交流分享,剛才王勤豫同學也說的非常好,我再說意義不大。所以,我準備從“自律、堅持、價值”三個主題詞談談我對同學們這段時間居家學習的想法,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和幫助。
自律
疫情期間,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報道,為了能正常線上學習,一些條件困難的同學想盡辦法排除萬難,不畏嚴寒困苦,在雪山頂、郊野外、房頂上、窩棚中、方艙內,全神貫注,甘之若飴[yí],讓人欽佩。
相比他們,咱們的同學條件要相對好的多,在這次網課學習中,有的同學格外自律,按時作息,正常學習,安之若素,與在校時無異;有的同學雖然自主能力有限,但能按照老師的指導和家長的管理,一直規規矩矩,沒有掉隊;可有的同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隨性而至,差[chā]強人意;更有甚者,如脫韁之馬,放縱自我,失于管控,幾乎把學習拋到了九霄云外,仿佛生活在另外一個時空。
不要忘了你是學生,是學生就得學習,這是無法逃避的現實。老師想問問這些同學,居家整天學習可能讓你不快樂,可整天不學習真的能讓你很快樂嗎?疫情過后,你確信自己就一定能好起來嗎?居家學習和在校學習一樣,歸根結底都是你自己的學習。看似老師對你的要求嚴格苛刻,實則他們在用你可能不太愿意接受的方式愛著你,那就是“寧愿欠你一個放縱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學校出臺的線上學習規范,規定大家在線上學習中必須要遵守的行為守則,意義就在于此。
這次網課是一次公平的試煉,無非疫情這個放大鏡,讓你的不足更加明顯而已。網課一開始,同學們制定了居家學習目標,面對屏幕聽著老師們精心準備的課,做著同樣的作業,沒有所謂的“被同桌打擾”,沒有所謂的“看不清黑板”等理由,到底學與不學,學的好不好,比的就是自律。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說過這樣一句話:“越自律越優秀,懂得自律,就是自己走向成功的加速器。”老師認為,想要養成自律最快的辦法,其實就是改變自己的一分鐘就能夠做到的事。比如,起床的時候,被子本可以順手就折好的,但你非要等一會回來再折;你自己明明清楚需要完成學習任務再去放松,但你非要放松之后再學習,將自己的惰性以各種理由從生活小事中釋放出來,往往就是這一分鐘,讓你變得不再自律。如果想要變得自律,就先從這一分鐘開始改變吧!花一分鐘狠狠的說服自己,把自己明知道這樣做不對的事情改掉,或許就從你每天早上起床順手折被子開始,慢慢就會養成一個好的自律習慣。
一句話送給屏幕后的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但自律就是人生的增益力,當我們有了好的自律習慣,就是自己走向成功最好的外掛。”
堅持
老師疫情期間聽了一節語文課,當時語文老師講的是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之所以能夠感動天帝,移走太行、王屋兩座山,是因為他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晉代王獻之練字之初,立下誓言:“不寫完一缸水,誓不罷休。”正因為他具有同樣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后來終于成為一代了不起的大書法家。
《荀子?勸學》中寫道:“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lòu]。”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一個人如果有恒心,一些困難的事情也可以做到;沒有恒心,再簡單的事也做不成。上了50多天網課的你,此時可能已經“筋疲力盡”了,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懶惰之心逐漸占了上風,究其根本,還是因為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所導致的。學習同樣需要持之以恒,如果總是知難而退,半途而廢,那就永遠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績。同學們不要忘了,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里,不只是你一個人在努力,在奮斗,那些跟你沒有血緣之親的老師們,也正在為你聞雞起舞,陪你披星戴月。
同學們,成長的過程多半是伴隨著痛苦的,就像種子沖破外殼、稻谷艱難抽穗,你想要的任何收獲,都需要在堅持中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有可能堅持不一定讓你成功,但至少會讓你比一般的人有著滿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充實自己,也贏得了他人的尊重。竹子定律、荷花定律和金蟬定律,同學們下去可以在網上搜一下,就知道成功最后比拼的不是聰明,不是智慧,而是堅持的毅力。
價值
我想對有些同學說,在你無所事事虛度時光時,時光也在悄悄拋棄你。你以為自己在混日子,其實是日子在混你,最后的輸家只會是自己。
我記得給咱們班主任發過這樣一個視頻,不知道班主任給大家播放了沒有?講述的是2013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甘肅唯一候選人劉大銘,他因幼年罹[lí ]患世界性罕見的成骨不全癥,體重只有20多公斤,身材如六七歲的兒童。在18歲前,他先后8次骨折,經歷了11次大型手術,兩次與死亡擦肩而過,軀干中裝著各式螺釘,肌膚上見證著各個年代的手術刀痕。憑借對生命與知識的渴望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度思考,劉大銘被同齡人稱為“我們的霍金”。他對生活的熱愛,他耀眼的才華與堅強的意志,讓我們這些健康人也覺得慚愧。”
是的,一個人活著,就要體現生命的價值。如果生命是一朵花,它就應努力綻放天地,給心靈以美好與幸福;如果生命是一棵草,它就應蔥蘢原野,給靈魂以希望與向往;如果生命是一棵樹,它就應直立荒野,給精神以毅力與不屈。七年級的同學們,無論何時,遇到什么困難,你們都應盡快地去適應初中自立、自主、自強的要求,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完成每一次作業,不斷調整和挑戰自己,讓自己進入最佳狀態。八年級的同學們,希望你們勇敢地承擔起自己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只有今天的付出,才會有兩年后的收獲!你們要及時反思自己目前與目標定位的差距,總結成功與不足,繼續努力奮斗!九年級的同學們,你們是等待破繭的蛹,是準備接受明年6月洗禮的海燕,是將要在考場上實現夢想的斗士!此時此刻,你們要拿出“舍我其誰”的信念和氣魄,要拿出“吹盡黃沙始得金”的毅力,去迎接人生風雨后的彩虹。
親愛的57中學子們,自律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堅持才能看到遠方的風景和未來的結果,愿大家在求學路上孜孜不倦,永不言棄,每天進步一點點,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有能力去實現自己未來的人生價值。
謝謝同學們的聆聽,讓我們在校園中再相見!